金羊网讯 记者苏惠琳报道:一颗岭南荔枝,如何从田间枝头走进千家万户?在深入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简称“百千万工程”),全力推动“城乡共兴、文化赋能”的背景下,羊城晚报积极发挥主流媒体桥梁纽带作用,创新推出“咱们广东有荔量”系列助农直播活动,通过“跟着粤剧名角买荔枝”“大学生主播带货”“金融+助农”等跨界融合形式,探索出一条“讲文化、树品牌、拓销路”的媒体助农新路径。
岭南佳果,在镜头前成为舌尖美味,也在网络间变身农民增收致富的“黄金果”。直播热潮背后,是广大荔农真实可感的丰收喜悦。近日,全国农业经理人一等奖选手、广东农村职业经理人、能记家庭农场负责人莫丽贤在接受羊城晚报金羊网记者采访时,分享了她在媒体助农直播活动中的收获和思考。
从果园直达客厅,媒体助农点燃丰收喜悦
出身于盛产荔枝的广州增城,莫丽贤即使在外工作,每年6月也总会回家帮父亲卖荔枝。2016年起,农村电商正如火如荼地发展,她看中自家农场种植丝苗米和荔枝的条件,预见到集丝苗米、荔枝等农产品于一体的立体综合农场蕴含巨大潜力。2021年,她毅然辞去企业高管的工作,顶着家人反对的声音,回到家乡朱村街创办家庭农场,成为追逐田园梦想的新农人。短短几年时间,能记家庭农场已经发展成既具有休闲农旅又研学科普的“田园客厅”。
展开剩余69%莫丽贤的选择并非个例,而是“百千万工程”吸引人才返乡、推动乡村振兴的一个生动缩影。像她这样具备现代经营理念、专业技能和市场视野的人才回归乡土,直接投身农业生产,有效盘活乡村资源,提升产业附加值,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发展,为“百千万工程”注入了创新活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推动城乡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关键力量。
带领农场产品向外走,宣传的作用不可小视。在莫丽贤看来,借助主流媒体强大的公信力,羊城晚报为荔枝提供了品牌背书,也给了果农直播带货的底气。本次活动中,清甜爽脆、带有淡淡桂花香的增城桂味荔枝通过“羊晚甄选”平台亮相直播间,一经上架便引发观众积极下单。据莫丽贤介绍,农场通过“羊晚甄选”平台,实现荔枝销售额突破20万元。“今年我们农场的荔枝在羊城晚报的帮助下,全数按时采摘并且及时售罄。”她说道。
能记农场已培养出科学种养、电商销售、休闲农业等多种业态,通过媒体助农活动的宣传,同时也带动了农场的线下消费。“不少客户看到羊城晚报的融媒体宣传后,专程前来体验采摘荔枝、亲身感受到农场抓鸡。”莫丽贤表示,媒体助农活动为农场带来了可观的二次消费,共创收10万元,有力促进了乡村文旅发展。
从点带面串联农户资源,统一销售标准
广东是全国荔枝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省份,种植面积超400万亩,产量占全国一半以上、全球三分之一。然而,分散种植的果农如何实现集中销售,始终是一大挑战。
对此,莫丽贤提出了“媒体-源头果场-农户”的合作链条。她指出,单家果场体量有限,难以承接大宗订单,因此源头果场的牵头作用至关重要。“作为源头果场,我们在做好自身销售的同时,联结带动周边果农,并在发货源头统一果品和发货标准,更利于规模化销售。”莫丽贤解释道。
得益于羊城晚报的宣传推广,能记农场周围的众多中小果农也顺利完成销售,羊城晚报和能记农场联动12名果农、带动龙新村、横朗村、丹邱村、沙头村、岗尾村等村庄完成约5万斤荔枝的销售。莫丽贤期待未来媒体能够深度参与进来,推动岭南荔枝登上更广阔的舞台。
从历史故事到现代农业,从田间地头到城市餐桌,羊城晚报以“文化+”为特色农产品赋能,用镜头、文字与创意讲好“荔枝的故事”,以媒体智慧精准对接产业所需,助推“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
下一步,系列直播活动将持续深化探索,积极拓展“企业家公益+助农”、“明星公益+助农”、“自媒体达人+助农”等多元化模式。通过聚合更广泛的社会资源,焕发媒体平台的澎湃动能,助力岭南沃土在“百千万工程”引领的高质量发展征程中结出累累硕果。
发布于:广东省红腾网-红腾网官网-平台配资-在线配资开户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