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雍正王朝》里,康熙帝离世那晚的夺嫡之争堪称经典,四爷党与八爷党围绕京城内外的兵权展开了激烈角逐。
好在康熙帝临终前颁布了两道圣旨,其中一道专门针对九门提督隆科多,这一举措相当于稳固了步兵统领衙门的控制权。而老四胤禛则借助张廷玉和张五哥,获取了金牌令箭,成功将老十三胤祥从宗人府放出,进而掌控了丰台大营。
如此一来,京城内外的两大军事力量,连同老十七胤礼统领的西山大营,全部倒向了老四胤禛,为他顺利登基奠定了坚实基础。
不过,有一个细节或许被大家忽略了:除了上述三支看得见、摸得着的武装力量,康熙帝身边其实还暗藏着一支秘密部队……
谈《雍正王朝》系列文章:雍正帝为何能顺利继位?你看康熙帝身边藏着怎样一支神秘部队?
一、
雍正帝夺嫡当晚之所以险象环生,状况频发,根本原因在于康熙帝不仅以宽仁治国,就连传位也想秉持宽仁之道。
换言之,他不愿刺激老八胤禩,更担心因自己的举动引发他们叛乱甚至起兵。因此,即便他在世时完全可以光明正大地传位给老四胤禛,却偏要等到弥留之际才公布旨意。
甚至,他连提前将老十三胤祥从宗人府释放都不愿做,生怕刺激到他人,导致兄弟相残的局面。
然而,康熙帝未曾料到,正是自己的“仁慈”给继位者留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若不是老四胤禛当机立断,加上邬思道、张廷玉、张五哥以及老十三胤祥等人的全力支持,单凭传位当晚的情形,雍正帝能否顺利登基都要打个问号。
多年后,面对兄弟们不断给雍正帝制造麻烦,甚至散布其得位不正的谣言,李卫曾替主子抱不平:“并非奴才胆敢非议祖宗,先帝爷哪儿都好,就是太过宽容了。明知八爷他们心术不正,还一一加封亲王贝勒,把这些难题全留给了主子!”
确实,康熙帝明知京城附近最重要的军事力量——丰台大营的提督成文运是老八胤禩的人,临终前他都撤掉了众多大臣的职务,为何不提前将成文运罢免呢?
二、
这显然不能简单用“怕刺激老八胤禩所以不敢撤职”来解释。如今不想刺激他,难道日后他不会给你更大的刺激吗?
以康熙帝的睿智,他既然能暗中将金牌令箭留给张五哥,却为何没想过提前稳固丰台大营?这于情于理都说不通。
那么,康熙帝临终前知道要提前控制步兵统领衙门,为何却忽略了丰台大营?
若不是他老糊涂了,那就只剩一个解释:他还留有后手。
也就是说,康熙帝根本不惧怕丰台大营,即便他们起兵,也无法攻入城内。这不仅是因为他信任九门提督隆科多,料定他不敢与老八胤禩勾结,更不会让丰台大营的兵力进城;也不是因为他临终前留下金牌令箭,暗示张五哥与老四胤禛联络释放老十三胤祥以控制丰台大营。
更关键的是,康熙帝身边其实有一支秘密部队随时待命,不到关键时刻绝不启用。
而这支秘密部队,就是令人闻风丧胆、战无不胜的狼覃部队!
狼覃部队在剧中从未露面,其首领也仅在康熙帝口中出现过一次,足见其神秘程度。这支部队只听从康熙帝调遣,属于他的私人武装,既能巩固皇位,又能威慑众臣,关键时刻更能如神兵天降,保护他的安危。
三、
剧中并未详细讲述狼覃的来历,但在二月河的原著小说《雍正皇帝》中有所介绍。
不过,书中此人不叫狼覃,而叫狼瞫(shen三声),估计是扮演康熙帝的焦晃在念台词时念错了字,后来将错就错成了“狼覃”。
狼覃与剧中的魏东亭一样,都是康熙帝的老臣,当年一同参与擒拿鳌拜,因此得到重用。此后他跟随康熙帝南征北战,平定诸多叛乱,立下赫赫战功。与魏东亭后来在朝堂抛头露面不同,狼覃听从康熙帝的安排,功成身退。他隐退后秘密挑选并训练了一支铁骑部队,起初用于监视蒙古王公,后来成为保护康熙帝安危的秘密力量。
据书中记载,这支铁骑部队最初有两万人,毕竟人数太少无法震慑蒙古王公。
但平定葛尔丹后,便无需再防范蒙古王公与葛尔丹勾结,于是这支部队便驻扎在京郊,守护在康熙帝身边。
剧中狼覃部队首次出现是在热河八大山庄被围事件中,当时康熙帝刚接见完蒙古王公。按时间推算,或许是狼覃部队一路监视这些王公抵达热河,也可能是他们原本就驻扎京郊,一路跟随康熙帝到热河,并在关键时刻出面镇压了凌普的叛军。
四、
然而,维持这样一支部队,日常开销是一笔巨大的费用。况且,要让这么多人掩人耳目、不被察觉,几乎难以实现。
据史书记载,康熙帝和雍正帝时期,整个京城内外的兵力仅有五万人左右。京外两营兵力合计三万多,城内只有巡防三营,即便到乾隆时期增至五营,也不过两万人。
可见,朝廷供养正规军队已颇为吃力,更何况维系这样一支特种部队。而且从京城内外的地形来看,即便有两万铁骑,其发挥空间也极为有限。
因此,狼覃部队在剧中首次露面时人数并不多,否则也称不上秘密部队,更不可能迅速聚集到八大山庄。
毕竟,假传太子调兵手谕调集的凌普兵马仅有两千人。康熙帝得知消息后,传令张廷玉速调狼覃部队进驻八大山庄,这也说明狼覃部队就在附近。若人数众多,根本藏不住。
若藏不住,那假传太子手谕调兵的人就是个蠢货。明知康熙帝身边有如此强大的力量,却用如此拙劣的手段陷害太子胤礽,两千步兵对抗两万铁骑,难道真当太子是傻子?就算太子胤礽傻,久经沙场的凌普也不会贸然出兵,以卵击石。
所以,此时的狼覃部队根本不足两万人,最多一千人。
这样一来,一千随驾的护军(御林军)加上一千狼覃特种兵,正好与两千凌普叛军形成对峙。
五、
这意味着狼覃部队确实是秘密军队,不到万不得已绝不启用,而且众皇子确实不知道它的存在。
为何这么说?
因为热河八大山庄被围事件并非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这或许是太子胤礽权谋手段的巅峰体现。
中国有句老话:“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康熙帝作为一代帝王,他的儿子们也个个精明强悍,绝非善类。要想弄清热河事变的真相,我们不妨看结果:若太子胤礽真的是无辜被废,那么他复立后的第一件事,理应彻查假调兵手谕陷害自己的真相,而不是揪着不举荐自己当太子的人不放。
毕竟种种迹象表明,太子胤礽并非大度之人,也不是健忘之人。康熙帝在热河明知调兵手谕有蹊跷却引而不发,是有原因的。但太子胤礽平白无故背负此罪名,却不推动事件调查,于情于理都说不通。正所谓事出反常必有妖,热河兵变背后定然隐藏着秘密。
其实,太子胤礽也参与了调兵一事,若不是狼覃部队突然出现,他的计谋或许就成功了。
老十四胤禵伪造手谕并不难,难的是他如何在太子与郑春华私会被撞破,到康熙帝发怒这短短时间内,造出一枚太子的“关防大印”。
若早就伪造好并随身携带,这显然不符合老十四的性格。
六、
除非他弄到了太子胤礽真正的大印,唯有这个解释能站得住脚。
而要拿到真正的大印,就必须有“内应”,也就是说太子胤礽身边早已被老八胤禩或老十四胤禵安插了卧底。毕竟这种事他们没少做,也确实屡屡得手。
要知道,太子胤礽一直把起兵造反当作最后的退路,在热河他不止一次对老十三胤祥、郑春华说自己要被废了。而且第二次被废前,他确实起兵了,给老四胤禛的理由是“兔子急了也咬人”。
就像一个杀手,关键时刻怎会丢掉自己的“刀”?
也就是说,太子胤礽与郑春华的私情被撞破后,他该做的第一件事是回住处拿自己的“关防大印”,而不是跑到老四胤禛那里诉苦。
毕竟,连老十三胤祥都想到此时的太子胤礽可能要造反,还劝他:“只要你不谋反、不叛乱,就算有天大的事,我和四哥都保着你!”
更令人意外的是,太子胤礽竟跟着老十三胤祥耗到半夜十二点。听到钟声响起,他突然猛抬头,眼神中闪过一丝邪恶,随后情绪激动地说:“我大难临头了,要么今晚,要么明天,我就要被废了!”
这就奇怪了,他不回自己住处,任由康熙帝派李德全四处寻找却找不到。而且偏偏在半夜十二点向老十三胤祥托付家人,更巧合的是,这个时间点正是凌普出兵的时刻。
七、
难道太子胤礽有先见之明,能预料到有人会伪造他的调兵手谕出兵陷害自己?
没错!
因为随后他故意拉着老十三胤祥到荒郊野外散步,制造自己不在场的证据,这其实是一种“旱涝保收”的手段。
如果凌普成功了,那么太子胤礽将提前登基称帝,兵变成功;如果凌普失败,他就装疯卖傻,将计就计。
如何将计就计?
很简单,他早就知道老大胤禔用魇镇之术害自己,之所以迟迟不动手,其实就是在等这一天。要知道,连老三胤祉都知道太子胤礽身边的那个傻太监是卧底,太子会不知道吗?
“皇阿玛只要问问二哥宫里的那个傻太监就知道,大哥给他银子、古玩,让他把一个东西藏在二哥的枕头里……”
堂堂太子,偏偏留着一个傻太监在身边,是太监傻,还是他傻?
所以,太子胤礽知道自己身边有卧底,也知道这个卧底在图谋自己的关防大印。因此,他才玩了一出将计就计:若成功,自己是最大受益者;若失败,就称自己被魇镇,心智迷糊,况且手谕也不是自己写的。
事实上,后来康熙帝确实为他平反,重新立他为太子,还给出理由:“事后看来,他的那些事,有些是捕风捉影、纯属子虚乌有;有些则是遭人魇镇,才导致心智失常、行为怪诞!”
而太子胤礽也对假调兵手谕之事只字不提,稀里糊涂地将此事掩盖了过去。
八、
太子胤礽的谋划之所以未能成功实施,一个关键因素在于其未能留意到康熙帝麾下还掌控着狼覃统领的这支秘密武装力量。
那么,当太子胤礽第二次发动兵变时,狼覃所率领的部队究竟处于何处呢?
彼时康熙帝下达了两道秘密谕旨,其一向皇四子胤禛授意,令他前往联络隆科多,对步兵统领衙门实施控制,实时监控太子胤礽及其党羽的行踪动态,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即刻将其缉拿归案。
另一道密旨则是颁给皇十四子胤禵,命他对西山锐健营与丰台大营进行部署安排,同时对热河驻军以及密云驻军的动向加以监视。若这两支部队未经许可擅自行动,需立刻解除凌普与耿索图的兵权。
为何此次行动中没有狼覃部队的参与呢?
这自然是有缘由的,前文已然提及,该部队是康熙帝的私人武装力量,倘若没有特殊情况,此时的狼覃部队应当正跟随康熙帝南下江南,当然,这一推断的前提是这支部队仍然存在。
那么,当康熙帝驾崩之际,这支充满神秘色彩的狼覃部队又去向何方了呢?
尽管在电视剧中并未提及他们的最终结局,相关书籍里也没有详细的记载,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其进行一番推测:
第一种可能性在于,狼覃与康熙帝年龄相仿,而康熙帝在清朝帝王中属于寿命较长的,由此推测,即便狼覃再怎么长寿,到康熙六十一年时也已七十有余,即便仍然在世,也已然无法再承担领兵之职。倘若他的部队一直沿用过去的士兵,始终没有进行人员补充,那么部队里便全是老兵,根本无法继续承担军事任务。
因此,最为关键的原因在于这支部队已然不复存在,或许是狼覃离世,或许是他告老还乡,随着他的离去,这支部队也随之解散了。
九、
再有,狼覃部队毕竟是秘密部队,一旦在热河展示过一次后,也就失去了其震慑作用,和存在的意义。
所以,热河八大山庄被围事件后,狼覃部队已经失去了神秘面纱,康熙帝也就没有继续维护的必要。那很有可能,其中的一部分兵士编入了御前侍卫,一部分编入其他部队,剩下的一部分转业回家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更大的可能,那就是狼覃部队依然存在,至于首领还是不是狼覃,则需要打个问号。
大家还记得剧中经常出现的送水和拉粪的队伍不?
这一支神秘部队,平时的任务是从西山护送泉水到京城,同时也会转运京城内的粪桶出去。部队的编制差不多一千人,大部分人马驻扎在西山,小部分在城内。
而康熙帝每天都会将一张绿牌秘密放在粪车或拉水的空车带出,回头这支部队再将绿牌带回京城。如果哪一天西山的部队没有接到绿牌,那就证明京城有变,他们就会立马出发进京。
所以,在康熙帝病重,并传令隆科多京城戒严,关闭九门之前,已经秘密将这支部队召唤到了身边,就驻扎在畅春园附近。
那么,这支部队在康熙帝驾崩后,新皇上即位前,由谁控制呢?
张廷玉!
要知道,热河事变时,去联络狼覃部队进驻的,也是张廷玉:
“张廷玉,传令狼覃,进驻八大山庄!”
而张廷玉在雍正帝即位当晚,不顾老八胤禩他们的反对,执意控制他们的底气,一方面来自于御前侍卫,另一方面则来自于这支部队。
十、
虽说张廷玉手握一份可以置隆科多于死地的圣旨,但若没有强大的武力支撑,就算是皇上坐在隆科多面前,他也可以不认啊,比如八王议政逼宫。
所以,隆科多能乖乖听张廷玉话的关键,并不是张五哥、图里琛和德楞泰几个御前侍卫能控制的住的。更重要的是,他身边就有这么一支特种部队,以一当十的存在。
这也是老八胤禩、老九胤禟和老十胤誐,只敢嚷嚷张廷玉是何居心,是越权谋政,是图谋乱政,只敢劝他回头是岸,却不敢跟他动硬的原因所在。
那么,雍正帝即位后,这支部队又去哪了呢?
粘杆儿处!
事实上,这个组织在雍正帝尚未即位的时候,就已经存在。在老四胤禛追缴户部欠款的时候,名义上派粘杆儿处的人给太子胤礽粘知了,其实也在暗中监视着太子。
等到自己即位之后,更是增强了这个组织,其中兵士的来源,很大一部分就来自于这个神秘的狼覃部队。只不过,这时候的部队首领已经换成了图里琛,在他当钦差大人去查山西诺敏案时,就有提到:
“来人啊,把你们的上衣统统剥去……这些人都是百战之余,皇上命我从万马千军中挑出来的,充实宫掖宿卫,又称粘杆处卫士。”
这也是老八胤禩后来玩八王议政逼宫时,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他只想着控制步兵统领衙门和丰台大营了,却忽略了皇上身边还有这么一支秘密军队。只要图里琛一声令下,收拾大殿里面的几个王爷,还是绰绰有余的。
当然,这是后话了,咱们有机会再给展开详细讲讲。
换种视角看《雍正王朝》,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乐趣,喜欢就请关注吧!
#图文打卡计划#
红腾网-红腾网官网-平台配资-在线配资开户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